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盐城工学院海生学院师生向黄海湿地博物馆移交江豚尸体

作者: 王晶晶 郭海松 王淼   审核人: 高留才   文章来源: 海生学院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4-01

2025年3月31日,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世界遗产地综合科考项目组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意外在滩上发现一具江豚尸体,向相关部门报备后,将其移交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后续处理。

当天下午,学院隋延鸣副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在条子泥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在海边对当地渔民进行访谈过程中,调查人员陈辛鑫同学无意中发现远处有团黑影,走近发现是一条搁浅的大“鱼”,是一种类似于鲸的生物。简单检查后,发现该物种腹部有一明显伤口,推测其因受伤导致搁浅从而死亡。

为了减少海洋环境污染,避免尸体腐败造成影响,项目组成员陈辛鑫和陈基懿两位同学在当地工作人员协助下,将这条“鱼”尸体拖上岸,经隋延鸣老师确认,认为该物种是江豚。

由于江豚属于保护动物,项目组的同学们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警处理。隋延鸣老师经过相关部门请示报备后,让大家把江豚放在车上,将其送往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后续处理。

据隋延鸣博士介绍,“在这里发现江豚尸体属于偶然现象,但其非正常死亡也在暗示着生存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陈辛鑫同学参加过许多次野外调查活动,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这种哺乳动物,也非常庆幸,他觉得这次发现是所有调查中收获最大的一次,“这次调查不光让我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海洋哺乳动物,更让我知道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向相关部门汇报,有准确指示后再做行动,不能够擅作主张。”陈基懿同学对江豚的不幸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科研调查变成直面死亡的默哀,我才真正理解生物保护不是书本概念,而是对每个生命的庄严承诺。”

到达黄海湿地博物馆后,项目组的成员们对这只江豚进行了清洗。经过简单测量发现,这只江豚体长1.8m,重约75kg。

目前江豚尸体正在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冷冻保藏,准备进行标本处理,以期后续进行科普教学,让更多人们了解和认识它。希望它的微笑,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下去,以此呼吁更多的人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江豚属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淡水区域里生活;食物包括鱼类、虾等。江豚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有“微笑天使”的美称。

调查现场

陈辛鑫和陈基懿两位同学和当地工作人员运输遗体

遗体初步检查

向黄海湿地博物馆移交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