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海生学院联合“海梦启航”一站式社区针对2025级食品、生物工程、海洋和水生动物医学等专业新生,分三场同步开展多场专业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解、互动交流等形式,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知、明确学业方向,完成从“高中生”到“专业学习者”的角色转变。院长彭斌、党总支书记高留才、副书记孙新华等学院领导也到三个活动现场与新生进行了互动。
食品专业:实验室中感知专业魅力
食品专业的教育活动在实验楼第五层开展,学院生物实验中心主任王笃军带领新生参观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啤酒中试实验室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食品工艺学实验室,新生了解到果蔬、粮油、乳品等食品的加工实验流程;发酵工艺学实验室中,王笃军老师展示了自制酸奶;啤酒中试实验室里,他不仅讲解啤酒相关知识,还让新生品尝黄啤与黑啤,通过味觉体验深化认知。

针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王笃军老师介绍了仪器功能,并展示墙上的优秀竞赛证书,强调“竞赛成果是名校考研复试的重要基石”。专业系主任傅润泽、副主任柳晓晨则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导师制,明确每位新生都会配备学业导师,助力捋顺学业发展、参与竞赛;柳晓晨博士还纠正“食品专业是‘厨子’”的误区,指出专业核心是服务食品工业化发展,鼓励新生尽早规划学业,傅润泽主任也送上“健康快乐充实一天”的祝愿。

生物工程专业:系统解读明确发展路径
生物工程专业的教育活动在知达楼3J2C107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生物工程系主任邓丽娜老师主讲。邓丽娜从专业发展历程切入,指出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是推动医药健康、农业环保等行业创新的关键力量,并明确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培养。
在师资与课程方面,邓丽娜老师介绍了教师科研方向与课程设置逻辑,提醒新生重视知识递进;结合暑假带学生赴亮月沙、东沙岛开展湿地生态调研的案例,展现专业“贴近现实、服务地方”的特色。针对升学与就业,她以2025届56.25%的考研率为例,鼓励新生早定目标,并给出“扎实专业课、多尝试探索、明确方向、做好长期规划”四点建议。

海洋专业:多维解读树立专业视野
海洋专业的教育活动由教授乔帼,系主任隋延鸣、副主任聂庆主讲。乔帼教授围绕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展开解读,指出该专业设立既是满足水产行业疫病防治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水产职业兽医师水平的关键,更是学校顺应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举措。她介绍了专业在实践平台、学科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说明新生可通过实验基地、国际合作、基层服务等途径学以致用。

隋延鸣博士通过毕业学长提供的MV《西北印度洋探索》,为新生打开专业视野,提出“海洋工作能提升我国海洋治理话语权”,鼓励大家用学科知识“从海洋走向世界”;聂庆博士则以“把握大学之‘度’”为核心,指导新生精准定位学习方向。与会老师还现场耐心解答新生疑问,回应大家对专业与大学生活的憧憬。

本次多专业同步开展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从不同维度为2025级新生搭建了认知专业、规划未来的桥梁,为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立足专业探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