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中国海洋大学网红博士张宜良回答海生学子的困惑

作者: 周袁静、孔子怡   审核人: 高留才   文章来源: 海生学院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10-28

2025年10月22日下午4时,全网百万粉丝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博士、科普“网红”张宜良受邀进进学校五四报告厅,围绕青年学子成长、专业认同与时代使命,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主题分享。报告会由副院长齐志涛主持,院长彭斌、党总支书记高留才、学工主任郭海松、院团委书记王晶晶,2023、2024级海洋、医学班300多名学生和学院教师、辅导员代表参加。

张宜良博士以《如何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为题,从“养不出母鱼就无法毕业”事件为切入点,回顾自己11年求学科研历程,分享从实验失败到技术突破的困境,以及通过新媒体推动专业“破圈”的经历。他认为大学生活

要“比一比---找到差异,发扬光大”

这是张宜良在综艺《最强大脑》里悟到的道理。作为传统水产行业的研究者,在《最强大脑》的离别感言中,他表示:最强大脑里最会养鱼的养鱼专业同学中唯一的最强大脑。他主动拥抱新媒体,将新旧结合,开启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要“多走一走---利用差异,走进旷野”

关于轨道与旷野,张宜良表明了自己对两者的见解:“在轨道中发现自己的旷野,在旷野中找到自己的轨道。”这就是破圈的过程。从短视频介绍水产知识到直播推广海洋产品,张博士已然在轨道与旷野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路。

要“多看一看---看见机会,牢牢把握”

清晰的自我认知,是抓住机会的前提,从“0到1”的魄力,是突破边界的关键。就像他当年力排众议录下第一个综艺,勇敢迈出第一步,才有了后来的无限风光。不要纠结对错,不要内耗,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要“多试一试---试出惊喜,拥抱变化”

“就业不仅仅是科研,还有很多路、很多选择方式。”张宜良的经历,撕开了“博士只能搞科研”的刻板印象。他用行动让水产这个传统行业被更多的人看到、理解、需要。

“我正是靠‘科研+传播’的组合,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张宜良博士分析了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内涵,认为大学生要深耕专业,提高对专业的自信和认同,要打破舒适圈,不断奋斗。他强调新时代青年也要有跨界思维和公众表达能力,鼓励青年学子,在大学阶段“夯实专业基础”与“培养跨界能力”间找到平衡,比如将专业知识与新媒体、数据分析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面对“内卷”,要避免盲目比较,学会放大自身差异点,适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报告结束后,张宜良向海生学院师生捐赠了100册个人新作《水产博士破圈实验》,并寄语海生学子胸怀蓝色梦想,踏实科研,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作更大贡献。

报告会增强了大学生对海洋类等专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深化了大家对青年责任与使命的理解,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进一步有的明晰。

张宜良,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现为水产养殖专业博士研究生。获评“山东省好网民”、“青岛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2024年8月14日,作为国内唯一的在校青年代表于“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作主旨演讲,将中国水产养殖故事带向联合国,讲给世界。

334BB

1A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