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日,海生学院生物工程22级多名本科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小分队,在李洪山教授的带领下,奔赴江苏大丰H12风光同场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区,开展湿地生态专项调研活动。团队邓丽娜副教授、刘长青博士、顾晓天博士一起参加。
团队师生通过实地勘测,系统调查了试点区内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并对项目周边水质、土壤进行现场采样与初步分析,采集样本已带回实验室,后续将通过精密仪器测定指标。
本次实践的核心任务,是深入了解正在建设的海上光伏项目对周边湿地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抵达项目区后,同学们迅速投入角色,在李教授和其他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化身“生态小侦探”,积极开展了多项实地考察工作。
同学们学习辨认物种,记录分布特征,亲身感受海洋生态的丰富与奇妙。大家一丝不苟地对项目周边区域的水质、土壤进行了规范的现场采样操作。在老师们的示范下,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收集每一份珍贵的样本。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仔细观察记录环境特征,并结合真实场景和课堂所学知识,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
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直接了解了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掌握了湿地生态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新能源基础设施(如海上光伏)与海洋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和谐共存,这是国家“双碳”目标下的重要议题。同时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野外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学们采集的样本和记录的数据,将为后续的生态保护策略优化和项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带队老师李洪山教授表示:“这次实践是同学们难得的‘第二课堂’。让他们亲临新能源建设一线,理解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正是我们组织这次暑期活动的初衷。”参与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这次“海边课堂”收获满满,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深刻体会到作为未来生工人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的责任。
大丰H12项目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示范点,其生态影响评估至关重要。海生学院学子此次的暑期实践探索,聚焦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正是以青春之力,为协调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努力让绿色发展的画卷更加和谐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