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师们这段时间的帮助,我考研‘上岸’了!”4月28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悉,该院有普本应届毕业生231名,有190人参加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101名学生考研上岸,全院考研成功率达到53.2%,其中被双一流高校录取54人。据该院院长余晓红教授介绍,学院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考研工作,考研已成为学院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在今年工科分数线较去年提高10分的情况下,海洋181班32名同学中,有23人被录取,考研录取率达到71.9%。
5次调剂的考生分享经验
我们终将会成功的
毋庸置疑,文月同学的考研之路是艰辛的。第一次复试没有通过,校内调剂名额又没了;第二次在其导师和副院长齐志涛、刘飞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三所高校,但因为分数的原因,未进复试;第三次尝试,紧赶着填了六所高校,有幸进入了广东海洋大学的复试,但可惜仍未通过;第四次,经过了这些失败以后,文月同学已经做好了二战考研的思想准备,但是无论是是身边的同学,还是辅导员、党总支书记高留才都一直在鼓励她继续尝试,刘飞副院长也一直在帮着继续联系学校。
在一次路过时,文月的眼角是挂着泪的,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留才老师对她说:“我们都没放弃,你有什么好放弃的。”最后,文月又报了3个学校,有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这次接到了2个复试的通知,幸运的是她在复试第一个南京工业大学通过了,顺利上岸。文月同学在分享考研心得时说道:“调剂是痛苦的,但是有同学、导师、书记、院长帮我调剂又是幸运的,在他们的陪同下,我没有放弃,成功上岸了!”
在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文月同学并非个例。高留才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措并举助推学院考研工作提质增效,组织老师对考研上线同学进行面试指导,积极为同学们提供调剂信息,帮助对接导师。据副书记毕蕾介绍,学院还成立考研互助交流QQ群,让大四和大三的考研同学参加,搭建考研资料的“跳蚤市场”,考研信息的“聚宝盆”,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助力考研学子,一路研途,一路陪伴。
同宿舍两个“姚宇”
学号为15号和16号的爱恨相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里还有两位同名、同班、同寝室的姚宇。他们中的一个努力加倍,一个幸运加成,分别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
两个人都来自南通市如东县,一个在苴镇,一个在丰利镇,电动车车程也就40分钟而已。两人就像双胞胎一样,班里的同学根据两人的体型给他们封为大小“姚宇”。大姚宇说,“要不是开学那会儿他比我先报到,我的学号就是15号了。”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也经常会将两人搞混,比如上课的时候点名,永远都是小姚宇在回答,大姚宇每次都能“精准逃脱”,久而久之,老师也知道有这么两个“姚宇”。
他们的室友曹姜伟说,“他们两人后来老是在大晚上一起背书,英语单词那叫一个背。”小姚宇的考研之路早就开始了,而大姚宇的“摆烂”之路到去年11月20日才结束,只刷了一遍题,将题型摸清后,就踏入了考场。大姚宇运气加成,最后也以321分被上海海洋大学无锡淡水中心录取;小姚宇努力加倍,最后以346分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
27人报名23人“上岸”
研友相伴不再孤单
作为海洋181班班长,蒋苏带头在化工楼背书,并且鼓励同学们积极背政治英语。疫情期间图书馆两点开门,十一点半同学们的队伍就排到了食堂,晚上化工楼背书的人很多,天冷也不例外,所有人心里都有着一股劲,只为考研上岸。
四到六月有的同学还要外出实习,他们白天工作,下班在宿舍学习,尽管环境很恶劣,他们还是坚持如一,所以海洋181班的上岸率很高,32名同学中27人报名,23人上岸,这正是他们努力付出的结果。
海洋181的朱思沣非常喜爱化学,在七月就完成了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去网上找更难的题做,九月的时候他想着能不能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出来。
于是他找到了周钰,两人约定好一起考南京农业大学。由于周钰没有化学基础,朱思沣便从教材开始带着周钰复习,并且也凭此巩固了自己的基础,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周钰虽然没有考上南农,但考上了集美大学,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海洋181的顾晨也是通过与研友之间相互出题,相互辅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彼此鼓励,生活规律,几乎不打游戏,有压力时通过去食堂大餐一顿来调整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闫春旭
通讯员 高星月 郁傲男